第(3/3)页 三角恋、玛丽苏、狗血…… 还有各种的莫名其妙。 这样的设定放在国内是什么,没错,《小时代》~ 事实上《暮光之城》在美国的地位也差不多,电影票房虽然高,但口碑烂的一批,用中国话说就是,被骂成了翔~ 情节设置上没有任何亮点,故事也俗套的要死。 这样的都能红透半边天,只能说,老美的文学修养,也就那么回事。 难怪《盘龙》都能成了戒毒工具。 只能说,老外,真的没见过什么世面。 可惜张辰这辈子走的是导演路线,如果是编剧路线,找几部起点的在这边翻译一下,肯定也能混个畅销书作家的名头。 最先确定下来的不是演员,而是导演。 张辰选了凯瑟琳·哈德威克,也是原版《暮色》的导演。 一个感情很细腻的女性导演。 戴安当然不会有意见。 这个项目能够启动源于张辰的坚持,戴安这个制片人的作用就是在张辰离开后确保项目保质保量的推进下去。 演员的试镜是张辰,导演凯瑟琳和原作者梅尔三人一起进行的,地点就在立方体公司。 来试镜的演员不少,连楼下咖啡厅的侍应生都来了。 好莱坞这样的例子不少,很多人都是一边打工一边追求梦想的。 和横店那些夜场小姐差不多。 那些夜场小姐,你如果问她们,一百个里有一百个,都是当年怀揣着一颗明星梦来的横店,最终却在这里堕落。 《暮光之城》第一部《暮色》,制作成本是3700万美元。 在好莱坞,一亿以上的才算是A级。 也有另一种说法,1.5亿以上才算是A级。 《暮色》属于B级,这3700万美元中包含了200万美元的版权费用,剩下的则是制作费用和宣发费用。 在好莱坞,B级才是常态。 来面试的演员们自然不会挑三拣四,A级项目一年才有几个,要多好的运气才能轮到他们。 所以他们能争取的机会大部分都是B级的。 更何况《暮光之城》还是畅销改编,有这一条已经足够让他们趋之若鹜了。 三人挑的眼花,敢竞争女主角的,就没一个长的难看的。 如果说全中国的美女都在横店。 那么全世界的美女就都在好莱坞。 美女在这里是最不值钱的资源,无数道目光在张辰身上转来转去,张辰感觉自己好像是一块唐僧肉,被众多的红粉骷髅觊觎。 用身体做个交换什么的,在这里太平常了,都不叫潜规则,就是规则。 塞纸条,挠手心,时不时飞来的媚眼,张辰从没有感觉自己在北美如此受欢迎过。 戴安还时不时的冲他挤挤眼睛:“Boss,需不需要我帮你安排一下,双飞或者三飞都没有问题,你只需要付出精力就可以了……” 那不就是白嫖吗? 张辰苦笑着拒绝。 嗯,flag是怎么立的来着? 在自己的剧组,坚决不能搞那些乱七八糟的。 然后就想起了昨晚的布莱克·莱福丽。 半夜敲响自己的门,想走后门。 都是老熟人了,张辰不好意思拒绝她。 只能满足了,走了后门。 但别以为女主角就是她的了,只是给她一个进入候选名单的机会。 “嗨,大家好,我叫克里斯汀·斯图尔特,02年我与朱迪福斯特合作过《战栗空间》,04年我在文艺片《不再沉默》中饰演一名被强奸、校园霸凌而患上抑郁症的高中生……” 克里斯汀介绍着自己的简历,她一出现就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梅尔觉得她的形象很像自己里描写的女主角,凯瑟琳则对她的形象很满意。 凯瑟琳是美术师出身,她为《暮色》设计的是冷光色调。 她觉得克里斯汀的形象在冷光色调下会比其他的候选者更加出彩。 只有张辰没有表态。 有什么好表态的。 克里斯汀是《暮色》里的灵魂,她这个女主角张辰从来没想过要更换。 出题目,表演,克里斯汀表现的很不错。 演技过关,形象出色。 “好的斯图尔特小姐,你可以回去了,如果我们有意向的话,会电话通知你的。” 凯瑟琳最后说道,克里斯汀道谢之后离开。 后面又轮到了布莱克·莱福丽。 莱福丽并没有因为和张辰睡过了就表现的怎么样,依旧卖力的表演着。 张辰至多会说一句:“这位莱福丽小姐之前与我们公司合作过《屏住呼吸》,演技非常不错~” 女演员试镜完,之后是男演员。 《暮色》这种青春片其实选拔的原则并不复杂,年轻,帅气,演技不出戏就大致可以。 最后人选总算定了。 女主基本就在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和布莱克·莱福丽两人中选一个。 男主则是罗伯特帕丁森和保罗·韦斯利二选一。 罗伯特帕丁森是《暮色》原本的男主,但张辰明确表示不喜欢他。 这一版的《暮色》,哪怕冒着风险也要把这家伙换掉。 实在是这家伙有点不地道。 原时空,他明明是靠着《暮光之城》火起来的,成名后却狂喷《暮光》低俗,《暮光》的粉丝也是一群垃圾。 标准的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 拜托,《暮光》可能确实低俗,但你怎么说都是靠这部戏起来的,算是既得利益者,却转头就做出那种事情,一点感恩之心都没有吗? 后世国内也有一个差不多。 对于这样的人,张辰只能敬谢不敏。 至于保罗·韦斯利,其实是《吸血鬼日记》的男主,也是帅哥一枚。 唯一的缺点是现在还没有过作品,不过张辰觉得这并不重要。 最后在张辰力主之下,保罗·韦斯利拿下了男主,成为《暮色》的男主角。 但关于女主角,却迟迟没有定下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