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能明军法,秉公执行,已算不错了。” 吴广笑着夸了一句。 他对自己这侄儿的表现还是比较满意的,之前吴冲跟着司马卬做骑将渡河袭破夏阳,夺了征邑,又在洛水追杀秦军兵卒,多立功劳,以功升为军候,算得上是个中层军官了。 “再让他于基层待一段时间,等习惯了军伍,日后立下功劳,便可为我吴氏宗亲的支柱了。” 吴广自有打算。 吴氏宗亲的数量太少,现在能派上用场的就吴冲一个,必须得在军伍中好好锻炼一下,免得养废了。 “唉,还是亲戚少啊。之前我吴氏还有些表亲,可要不是服役死了,就是犯法被秦吏所诛,能派上用场的人难找啊。” 吴广暗自叹息,这年头除了少数人外,有血缘的亲戚还是比外人要更靠谱和值得相信。 接下来他又话锋一转,向司马卬问道:“河北之卒欲归家乡,那批新募的秦卒斗志如何?” 吴广解散秦军俘虏后,又花钱招募了两万秦人,其中一部分跟随韩信、杨虎等将出征,剩下的一万多人则在司马卬手下。 司马卬肃然道:“新募之卒斗志高昂,末将平日训练时,他们多为奋力,若是使之战斗,将比我河北之卒还要强上几分啊。” 吴广点点头。 关中秦人本就英勇善战,虎狼之师可不是白叫的。 吴广这次通过花钱来诱惑他们主动入伍,并非强制征兵,让这些秦人心中对从军并无抗拒心理。既得了军饷实惠,又有杀敌立功,可得爵位赏赐的未来希望,他们的斗志自然很高。 主动当兵上战场,和被动征召上战场,这两者的差距还是挺大的。 “该在征兵制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募兵制了。” 吴广心中琢磨着此事。 趁着这一次会盟休战挤出来的时间,正好在唐国内部发展一下募兵制。 之前吴广曾在邯郸时建立虎贲军,称作军中精锐,为战斗主力。 虎贲军后来分成两半,由岳成和司马卬各自带着为骨干组建新军,再往后就没有设立过这类有编制的精锐。 除了后期战事连绵不绝外,主要还是吴广所在的时代以征兵制为主,手下兵卒平日在家种田,开战时又临时征召入伍,并非常备军。 那些虎贲之卒,精锐士兵都是受征召而来,他们没有一直为唐王打仗的想法,传统观念还是打完仗后就回家种田过日子,故而不持久,就算设立编制番号,后续兵员更迭也会非常大,没有太大意义。 这是自古以来传下来兵役制度。 西周时军队主要由贵族和受征召的国人组成,后来战争规模空大,国人不够使用,便将征兵的对象扩大到编户齐民,基本都遵循着平时务农,战时厮杀的模式。 到了战国时代,脱产的募兵也出现了。 比如魏武卒,战斗力非常强悍,但碍于国力,数量并不多。 脱产的募兵战斗力强,可需要花大价钱去养。 这对天下诸侯来说是笔不小的负担,相对来说还是征召兵性价比更高,平时不需要多花钱维护,该种田种田,等到打仗时一声令下就可拉起几十万大军,甭管战斗力如何,这数量是足够唬人的,故而征兵制一直是时代的主流。 吴广之前与秦国交战不休,战争的进展很快,没有多余的时间来调整军队建制,如今好不容易有了时间,自是想要真正的练出几支脱产士兵,作为唐国的精锐。 “河北、关中加上巴蜀,养数万精挑细选的战兵应该问题不大,届时辅以大量征召兵,军队战力当能大大增强。” 除了这关中征召出来的两万人外,吴广准备在河北以高标准招募一批士卒,作为唐国的常备军,建立真正的有编制番号的精锐。 “回去后就传信邯郸,让吕青和舒欣开始着手这事,趁着还没和齐楚开战,先把军队建设一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