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军队职业化,是以后的大趋势。” 李言恭点点头,从苏泽开始起兵的时候,就放弃了历代造反都仪仗的农民军,依靠的就是他一手拉起来的新军。 高务观说道:“之所以大都督能成就历史上都没有能成就的事业,关键在于武器。” 李言恭愣了一下问道:“武器?” 高务观点头说道:“是的,就是武器。” “在古典主义战争时代,战争靠的是士兵的个人素质。” “健壮的步兵,擅长骑射的骑兵,甚至一名勇武的将领,都是决定战事走向的决定因素。” “尤其是在攻城战中,先登营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而先登的奖励也最丰厚的。” 李言恭点点头,可以说是,在东南崛起之前,甚至在东南平定倭寇的战役中,先登和先锋营的奖励也是最丰厚的。 但是东南新军对于先入城的奖励就远不如以往的朝代丰厚,甚至可以说是吝啬。 相反在评定军功的时候,指挥官是否能完成上级规定的任务,才成了考核的重要标准。 听到高务观这么说,李言恭这才明白过来,东南新军攻城主要靠的是火炮和炸药,自然不会和以往那样奖励丰厚了。 高务观继续说道:“一把火枪,可以让一个普通人轻松的杀死壮汉。” “只需要一段时间的射击训练,就可以让普通人比苦练十年箭术的弓箭手更有杀伤力。” “火炮更是可以将用几年甚至几十年才筑成的城墙轰然倒塌。” “可为什么大都督和明廷,都没有扩军呢?” 李言恭愣住了。 虽然东南新军确实更加精锐,对军官考核培养可以说是相当严苛了,但其实这一次的徐州会战中,第五旅从五千人扩编一万人,只用几个月的时间。 那些新兵很快就适应了战场,扩军其实根本不是问题。 如果说东南还有战略优势,所以不进行大规模扩军,那么明廷已经是劣势了,但新军也只维持了三镇。 野心勃勃的李成梁至今也不过是增加了几千新兵。 高务观说道:“还是钱和后勤。” “一把火枪送到士兵手里,还需要供应铅丸和弹药,还要维护枪管的枪油,这些都需要送到前线每一个士兵的手里。” “而一门火炮的维护费用就更高了。” “我们东南最轻的一门火炮,都需要两匹马才能拉得动,而在急行军的时候更是需要四匹马。” “十二磅这样的火炮,则需要八匹马才可以在野外行动。” “这还仅仅是火炮,炮弹和火药还需要额外的运输,每一匹马也需要相应的草料。” “在我们东南,一支只有二十门炮的炮兵营,需要配备近百匹马,还需要专门照顾马的马夫。” “而明廷的火炮更沉重,需要的战马比我们还多。” 李言恭做过广西新军的后勤参谋,他当然知道高务观说的还是北方平原作战的情况,如果在广西这种地形复杂,道路条件更差的地方作战,需要的后勤数量还要翻倍。 李言恭这么一算,更是骇然,东南维持现在规模的军队,也已经烧了这么多钱了。 这也是东南和明廷,都默契的没有疯狂扩军的原因。 实在是养不起啊。 高务观说道: 第(2/3)页